一、東森新聞111年1月14日「女傳性感照騙性交易 男衝超商買點數險遭詐」新聞:
https://news.ebc.net.tw/news/society/297728
我只是想要花點錢壞壞一下,還好店員跟警察救了我。但天下男人一般○,絕對不可能只有我被騙,一定有人在把持不住下因此被騙,如果今天真的被騙錢了,到底該怎麼辦呢?
二、詐騙已構成刑事犯罪,且縱然沒有騙到人,一樣都有罪:
(一)按刑法第339條規定: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,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,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。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,亦同。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。
(二)依照上面的規定,詐騙有幾個要件,如全部構成就成立犯罪:
1、行為人有詐欺的不法犯意(例如就是故意要詐騙你)
2、行為人有施行詐術(例如稱「想性交易要先買點數」)
3、被害人有因此陷於錯誤(例如相信「想性交易就得先買點數」)
4、被害人或第三人因此有處分財產並造成損失(例如我因此買了點
數卡,並將點數卡號密碼提供而受有損失)
5、以上情形間互相要有因果關係
(三)值得注意的是,多數犯罪並沒有處罰未遂,但詐欺罪是有這個特別規定的,因此如果我已經上當受騙,但因警察大大出面勸阻,而沒有實際將買到的點數卡號密碼提供,這時候行為人一樣已經犯罪。
三、刑事上要如何提告呢?要準備甚麼東西呢?
(一)刑事案件原則上都是可以直接撥打110或是直接到警局報案,但事實上經常會出現「當事人一直強調跟案件無關的事情,反而跟案件有關的都沒說」,後因為時間越久遠自己記憶越模糊、證據越難取得,導致連提告的內容主張自己都沒法清楚說明,在此情況下法院、檢察官、警方等也根本愛莫能助,刑事案件只能無疾而終,因此建議還是直接委任律師提告。
(二)專業律師會先聽取案情說明後(同時也會告知到底哪些是有關、那些根本無關,例如沒有人想知道也根本不會管「我為什麼會忍不住想要花錢去性交易導致被騙的心路歷程」),依照個案內容告知要準備何種資料,例如是否有相關對話紀錄?(須截圖保存)是否有相關聯絡資訊可以確認犯人身分?(手機?)是否因此受有損失?相關證明為何?並經律師以書狀方式完整說明後提出,此時絕對比自己到了警局,然後只靠一張嘴說故事說不停更有實益。
四、民事上又是怎麼一回事呢?
(一)一般人的想法通常會是,今天我被騙錢了,我有去警局對對方提告,將來法院就會判決他要把錢賠給我,但在法律上完全不是這回事。對於一個詐欺行為,刑事上只管有沒有罪、有罪的話刑度為何;民事只管是否要賠償、有賠償的話金額多少,兩者完全不同,民事並須自己提告,不告法院也不會管。
(二)因為一般提起民事訴訟,除了要繳納裁判費以外,得自己具體說明相關事實及主張,但如果今天提告刑事後檢察官已將被告起訴,我們就可以提出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」,除了免徵裁判費外,相關事實都可以直接主張引用起訴書內容,除了可節省金錢更可省去說明的麻煩。
(三)須注意的是,因為民、刑事法院沒有互相拘束問題,且刑事定罪的條件比較嚴苛(只要不能證明確實有犯罪,依法就得認定無罪),因此可能會出現詐騙的人刑事無罪情形,但這依然不影響民事求償,實務上也很常見經專業律師說明後,而出現刑事無罪,但民事仍然要賠償的情況。
五、實例說明:
(一)小帆看到網路一個一般人可能看不懂,僅有單純記載「3000/1H/1S 165/48/E」的貼文,但身為老司機的他,馬上知道這是宣傳性交易的訊息,因此立即與貼文者聯絡詢問詳情,該人表示因為現金交易容易被警察人贓俱獲難以推拖,因此要求透過購買遊戲點數方式交易,並採先付款後辦事模式,不願意就不交易。
(二)小帆一時色急攻心,立即衝到住家附近便利商店購買了3000元的點數卡,並依該人指示提供卡號密碼,該人表示會通知小姐,並表示如果一次直接付10倍金額,將來可以交易12次,小帆一聽當即同意並馬上處理,該人表示要小帆稍等後即消失。沒想到一等就是3個小時,小帆受不了只好主動依該人提供資訊想與該人聯絡,卻發現自己已被封鎖,此時才發現自己受騙上當。
(三)小帆認為損失金錢事小,被騙丟臉事大,因此當即委任律師協助對該人提起詐欺取財罪刑事告訴,透過律師協助,該案順利將該人找出並起訴,小帆並在起訴後隨即委任律師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,經過法院審理後,刑事法院最後判決該人犯詐欺取財罪,民事法院則判決該人應賠償小帆10萬確定,小帆終於感到心情舒暢多了。
六、如想取得進一步資訊,歡迎聯絡我們並與律師約時間當面諮詢,讓律師可以在完整了解你的案件狀況下,提供給你適合的法律意見,以保障自己權益喔!
鐿醴法律事務所
地址: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95號4樓
電話:02-2382-0686
傳真:02-2382-0687
註記:
因法律、法院見解均可能因時空背景不同而變化,故本文是依據目前法規及實務見解撰寫,另因個案事實不同,相關意見謹供參考,如有法律問題,建議您攜帶相關資料直接與律師當面諮詢最為妥適。